【茶国际】我国茶叶出产和交易(1840-1988)
时间: 2023-08-07 08:39:51 |   作者: IM体育下载/品牌与产品 1

  我国是茶的故土,茶树起源于我国。我国是国际上最早发现、培养、使用茶叶的国家。现在茶已经在全国际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行国际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时势布景之下,茶业界正在完成工业晋级,再度复兴我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福建是国家建议“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山海侨优势凸显,大有可为。在【茶国际】里读懂茶,从茶里看国际。

  我国产茶源源不绝,茶叶又是重要出口物资,前史上我国便是国际最大的茶叶出产国和输出国。

  早在一千多年曾经,我国茶叶就运销国外,清朝(约公元1684年)海禁打开后,更促进了茶叶海运交易的展开,先后与中东、南亚、西欧、东欧、北非、西亚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树立了茶叶交易联系。1842年清政府被逼签订了《南京公约》,实施五口互易商货后,我国茶叶对外交易敏捷展开,而快箭船的呈现,又加快了茶叶海运交易的展开。一起,清朝政府因为答应很多和工业品进口,致使交易入超与年俱增。为了平衡交易逆差,白银外流,曾大力推动农业,扩展丝茶出口,所以这一时期茶叶产销高速展开。据史料记载,1840年我国茶出口总量为1.9万吨,1843年削减到0.81万吨,今后渐有添加,1860年添加到 5.5万吨,1870年上升为10万吨,1886年更上一层楼,出口13.41万吨, 到达我国20世纪50年代前的最高纪录。之后,因为内受军阀混战和八年抗日战役的影响,政局多变,经济衰退,民难乐业,出产骤降;外受第二次国际大战和国际新式产茶国抢夺商场的影响,我国茶叶产销日薄西山,一蹶不振,直至1950年代今后,才重新得到康复和展开。我国的茶叶出产和交易,纵观近150年的展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榜首阶段:1840年至1886年,是我国茶叶出产的昌盛时期。这时期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展,茶叶产值的敏捷递加,有力地促进了对外交易展开。而茶叶出口迅猛添加的局势,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出产展开。据不完全统计,1840年全国产茶5.0万吨,出口1.9万吨,至1886年全国出产和出口量别离到达25.0万吨和13.41万吨,出产值添加4倍,出口量添加6.06倍,均匀每10年添加一倍多。茶叶的出口产品率也由38.0%上升至53.7%,阐明昌盛时期国内公民消费不到一半,出产的茶叶首要供作外销,出口创收约占全国各类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1886年时乃至到达62%,对平衡交易逆差起到很大效果。

  第二阶段:1886年至1949年,是我国茶叶出产的式微时期。这一时期华茶从展开顶峰一泻千里,1949年茶叶产值只4.1万吨,出口量仅0 .9万吨。究其式微原因,除上述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窘境影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国际商场茶业竞赛中失利。时,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等新式产茶国家相继兴起,产值突增,输出骤盛,加之机械制茶,质量优异,在国际茶叶商场上具有较强竞赛力,而华茶却抱残守缺,不求改进,质量下降,本钱添加,运营不善,致使英美等红茶商场渐为印、锡等国所夺,绿茶、乌龙茶商场又为日本所挤,外销几濒绝地;而国内处于比年战役,苛捐重税,经济惨淡,物价暴升,茶农日子维艰,茶园成片荒芜,茶业出产发发可危。

  第三阶段:1950年至1988年,是我国茶叶出产的康复展开时期。因为政府注重,活跃扶持茶叶出产,因而使干枯的茶业得到了康复和展开。1950年至1988年,全国(包含台湾省)茶园总面积从317万亩扩展到1630万亩,茶叶产值从7.5万吨添加到56.9万吨,茶叶出口量从 2.6万吨进步到20.6万吨,1988年别离比 1950年添加了 4.1倍、6. 6倍和6.8倍。茶叶的总产值和出口量别离在1976年(出产25.8万吨)和1983年(出口 137万吨)超越了前史最高纪录、跟着产销展开,我国茶叶在国际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1950年的11.9%进步到1988年的 23. 0%,而在国际总输出量中也由 6. 5%上升到20.0%。现在,在国际首要产茶国家中茶园栽培面积之大,茶叶品类之多,茶树资源之富,我国名列前茅、茶叶年产值仅次于印度,届国际第二位,1989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已超越了斯里兰卡,亦居国际第二位。

  近四十年来,我国公民在活跃垦复大批荒芜茶园和量体裁衣综合治理低产茶园的一起,拓荒了会集成片的高标准新茶园,使茶叶栽培面积不断扩展。现在19个产茶省(区)中,浙江和湖南两省栽培面积已超越200万亩,安徽、四川、福建、云南、湖北、江西六省栽培面积也达150万亩以上。浙江省茶时年产值超越10万吨,而湖南、四川、福建、安徽也都超越5万吨。1988年各主产省的茶叶出产情况,在全国一千余个产茶县中,年产达500~2500吨的有160多个具,年产达2500吨以上的有20多个县。安徽省的歙县,浙江省的嵊县、诸暨、绍兴、临安,湖南省的安化、临湘、桃源县年产5000吨以上,其间个别县年产还曾打破过万吨关。一起,还连续兴建了大 批具有相当规模的茶场(厂)和茶叶出产、出口基地, 这些骨干力量,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茶叶出产的展开。 这一时期,我国茶叶出产的展开,大致阅历了两个阶段。

  榜首阶段是1950~1970年,这20年根本上以星复、展开、尽力扩展栽培面积为主,这期间茶园面积均匀年添加7.3%,而茶叶产值均匀年添加5.9%。

  第二阶段是1970~1988年,这一阶段的面积和产值,别离均匀年添加 8.3%和 12.4%,要点转向改进茶园结构,进步茶园单产。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今后,茶园总面积根本安稳,而总产的添加首要依托进步单位面积产值。按采摘面积核算的茶园均匀产值,1980年每亩23.4公斤(干茶,下同),到1988年进步到45.5公斤,添加了94.4%。

  首要,从根本上革新了茶叶出产根底,改进了茶园结构。50年代初期,茶园大多荒芜,仅有的300多万亩茶园也大多零散涣散,树老株稀,80%左右茶园实施粮茶间作。群众说:“远看似茶园,近看为粮田。茶树像钵头,采茶没花头。”针对这一情况,全国茶叶工作者和广阔茶农,先后垦复了200多万亩荒芜茶园,综合治理了300多万亩低产茶园,辟荒植茶,新展开了800多万亩成片会集的新茶园。与此一起,筹建了300多个大型茶场(厂),树立了500多个茶叶出产基地和28个茶叶出口出产系统,添加了对茶业投入,然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茶区相貌。如今,茶区到处是会集成片的新式茶园,或是婉蜒盘曲的梯坎茶园。1988年全国采摘茶园亩产比1949年进步2倍多,其间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均匀亩产已超越50公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亩产细茶150公斤的茶园约有70万亩;亩产细茶250公斤的约有9万亩;亩产细茶400~500公斤的约近万亩。茶园的运营办理正向专业化、集约化和规范化方向展开。

  其次,以机器替代手艺,根本完成了茶叶加工全程机械化。50年代我国茶叶的加工,根本上沿袭传统的手艺制造办法。1956年浙江省首先试制并推行了炒青绿茶初制机械,之后皖、湘、粤等省相继展开,大大促进了制茶工业的机械化进程。现在,大宗红、绿茶已完成了机械制茶。跟着珠茶炒干机,龙井茶整形机,雨花茶揉制机,乌龙茶摇青机、包揉机,花茶拼和机及多层窨花联合机,紧压茶蒸压机等的研发与推行,特种茶类的加工也正在逐渐完成机械化。至1988年,全国茶叶产制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已到达70%左右。在茶园作业方面,经过研讨、引入、拷贝和试用推行,采茶、修剪、中耕除草、耕种、喷药、灌溉也相继应用了机械操作。

  第三,加快了茶树良种的选育、判定、繁衍和推行,不断扩展了良种栽培面积。近四十年中已搜集、挑选、保存了有价值的种质资源650个;运用不同办法和途径选育出大批性状优异的地方种类(系)和新种类(系),其间52个种类已经过全国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各茶区推行。为了加快无性系良种繁育,全国各茶区推行短穗扦插育苗技能,并在浙江、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树立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然后有效地促进了良种的推行。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茶树良种栽培面积达400万亩左右,约占茶园总面积的25%,改进了茶园种类结构,也促进了茶叶产值和质量的进步。

  第四,丰厚了茶叶品类,扩展了茶叶产品领域。近四十年来首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打破性展开:一是研开展开了红碎茶,创始了我国前史上红碎茶产销的光芒华章。红碎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1988年已打破10万吨,然后有效地扩展了茶叶出口,使红茶出口量超越了绿茶;二是康复和展开了名特优茶出产,现在在商场上出售的就有数百种之多。三是茶叶产品方法发生了改变。在茶叶商场上,除了传统的固体形条茶和紧压茶外,已相继呈现碎茶(颗粒形茶)、速溶茶、液体茶、茶饮料以及各种茶制品。单纯的茶叶产品也向加香花茶以及加佐料和草药的保健茶、药用茶延伸,这些改变紧扣了年代的日子节奏,投合了顾客的嗜好,一起也促进了茶叶产品领域的不断扩展。

  近四十年来,我国茶叶交易的展开速度是惊人的,但也不是一往无前。因为长时期来茶叶列为二类农副产品,国家实施指令性方案办理,产品统购包销,一致定价,一致调拨,一致出口,方案供应,这虽在必定前史阶段中起过重要效果,可是茶叶商场长时间来归于卖方商场,致使产供销之间别离脱节,商场机制得不到展开,企业之间也缺少竞赛。1978年至1982年,茶叶产值添加渐快,丰厚了商场货源,开端撤销了方案供应,实施内销商场悉数打开,商场开端由卖方商场向买方商场转化,并向“统购包销、独家运营”的流转体系提出了严峻的应战。今后一度在局部区域呈现茶叶滞销、积压和出产徜徉的局势。1984年开端,因为撤销茶叶统购包销准则,除边销茶继续实施派购外,内销茶和出口茶完全铺开,实施议购议销。之后,茶叶商场逐渐打开,展开了横向联系和多口岸运营,推行了多渠道,少环节,打开式的新式流转体系,然后加快了茶叶交易的展开。这突出表现在:

  榜首,跟着茶叶出产的展开,出口数量和创汇才能不断添加。1988年全国茶叶出口达20.6万吨,比1950年添加6.8倍,均匀每年添加17.0%。同期内仅大陆出口茶创汇额就达3.9亿美元,比1950年添加47倍(如下图)。反映了我国茶叶外贸是稳步展开的,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今后,在多口岸运营条件下展开速度更快,1988年茶叶出口量和创汇值,别离比 1980年添加 83.3%和 53.5%。

  第二,构成和展开了茶叶交易网络,不断拓宽了商场。我国茶叶交易采纳专业公司一致运营,直接出口的方法。自1950年建立我国茶业公司以来,已由初期的4个茶叶专业公司展开到如今18个省级茶叶进出口公司,部属还有许多支公司,担任茶叶购销的商业网点更是遍布全国各个茶区。外贸安排方面,50年代起就派茶叶交易代表长驻伦敦,并在英、法、日、美、加拿大、巴基斯坦、苏联、联邦德国及港澳区域等建立茶叶交易安排,我国驻100多个国家的商务处也多承当茶叶交易事务。茶叶交易网络的展开,有力地促进了茶叶外贸,拓宽了茶叶商场。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商场已由50年代的10余个展开到现在五大洲的近百个国家和区域,其间苏联、美国、摩洛哥和香港,年销量达2万吨以上,英国和波兰年销量在万吨以上,年销量达千吨以上的也有28个国家和区域。我国与五大洲的很多客商树立了长时间茶叶贸 易联系。在主销区域还举行华茶展销会等多样方法 的推销活动,进步了茶叶在这些商场的占有率。

  第三,国内商场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国茶叶在曩昔较长时期内,实施的是指令性方案办理,国家一致定价,产品统购包销,消费水平添加不快。70年代后,茶叶从方案限量供应逐渐打开。1984年开端完全铺开,实施议购议销,一起活跃开辟乡村和边远区域的商场,大城市中出售网点也相继康复和展开,然后有效地促进了茶叶消费。1988年我国大陆人均年消费茶叶0.34公斤,尽管仍低于国际人均年消费茶叶0.48公斤的水平,但内销总量却比1950年进步了76倍。

  第四,茶类结构更习惯商场的需求。初步统计,1950年时全国茶叶产值中红茶占10.2%,绿茶(包含花茶胚)约占48.7%,而乌龙茶仅有0.3%,紧压茶类占40.8%。因为国际商场上茶叶交易量中90%左右为红茶,特别是对红碎茶需求更殷;加之,日本商场的我国乌龙茶热,以及不少区域呈现的花茶嗜好等,因而依据这些商场改变,研讨需求导向,逐渐调整了茶类结构,活跃展开了红碎茶,有方案地安排乌龙茶和花茶出产,尽力进步绿茶质量,在稳固并展开绿茶商场的一起,大力推销其他茶类,促进近年茶叶出口总量中,红茶的份额超越50%,乌龙茶和花茶的比重也大大进步,然后扩展了出口量,进步了创汇才能。

  庄雪岚,茶树生理和茶叶科技情报专家。长时间从事茶树生理和茶叶科技情报研讨。创始我国茶树生理的系统研讨,是《我国茶叶》(双月刊)和《国外农学——茶叶》(季刊)创始人之一,主编全国茶叶科技文献资料联合目录,强化信息建造。促进资源共享。展开情报调研,进行茶叶展开猜测研讨,对我国茶叶科技情报工作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