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首个国际茶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告将每年的今日设为“国际茶日”,以赞许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明的价值。17世纪初,“海上马车夫”荷兰商人第一次将我国的茶叶带到欧洲,让国际开端知道我国茶。茶在英文中写作“Tea”,但最开端茶有许多不同的译名。
《清代通史·卷二》中记载,明崇祯十三年(1640),“正山小种红茶初次由荷兰人运往英国”。而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喝茶的英国人是著名作家塞缪尔·佩皮斯,他在1660年9月的日记中记载了自己第一次喝茶的阅历:“后来我的确点了一杯我曾经从未喝过的Tee(一种我国饮料),然后就走了。”
在接下来的五十年左右的时刻里,欧洲人对茶的了解很少。我国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等等,但对他们来说,一切的茶都是简略的一种“茶”。
自“喝茶皇后”凯瑟琳将我国茶带入英国皇室,英国社会就开端盛行喝茶。其时伦敦报纸已经有关于我国茶的广告:“那是优异的,一切医师都认可的,我国饮料,我国人叫Tcha,其他国家叫Tay或许Tee”。一切这些不同的称号都来自于闽南话中茶的发音“TE”,一切的我国茶都读作“茶(TE)”,没有区别不同的种类。
早在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厦门建立交易办事处收买茶叶。厦门因而成为我国最早出口茶叶的口岸城市之一。1689年跟着英国打败荷兰,获得海上霸权,我国通往欧洲的茶叶交易逐步被英国人独占。
英国人喜好喝红茶,产于武夷山的正山小种是国际红茶开山祖师,而武夷山区也是其时国际红茶的首要产地。正山小种红茶跟着“日不落帝国”的兴起而风行欧洲。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在英语中最开端写作 “BoheaTea”。“Bohea”一词来源于闽南话“武夷山”的音译。
战役之前,我国出产了国际90%的外销茶,其间大部分是武夷茶。以至于福建的武夷茶成为我国茶叶的总称。依据《崇安县新志》的记载:“康熙五年(1666),华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输入欧洲,又康熙十九年(1680),欧人已以茶为日常饮料,且以武夷茶为华茶之总称,此为武夷茶之新世纪。”
迄今国际上许多国家的语言中,茶的发音仍然能看到闽南话“TE”的影子。“武夷茶(bohea)”成为我国茶的总称,就好像“瓷器(china)”成为我国的英文译名相同天然。
国际挑选了武夷茶,福建也成为国际交易的必争之地。战役之前,武夷茶已经是我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交易量占有中英交易的一半以上,每年为我国赚回1000多万银元。
迫切需要改变交易逆差的英国人发动了战役,1842年后清政府被逼敞开五个通商口岸,福建一省独占两个——福州与厦门。尤其是福州港从此成为我国茶叶出口最重要的港口。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运回武夷茶,以抢占茶叶交易先机,英美两国展开了剧烈的海上追逐。美国人的流线型帆船将航程缩短到惊人的一百天,英国人就紧接着规划出更快的新式横帆三桅运茶快船“飞剪船”。帆船船速有了突破性进步,茶叶运送时刻大大缩短。
那时,很多悬挂着皎白帆船的“飞剪船”从福州的罗星塔下动身,去伦敦,去纽约,去阿姆斯特丹,去往国际的任何旮旯。据福州海关计算,1855年福州茶叶出口量就超越广州,1856年超越上海。1859年福州茶叶出口量更是到达广州、上海两地茶叶出口总和的三分之二。
这乃至不是福州港出口才能的上限。到了1871—1873年,福州港出口的茶叶产量最高时占全国茶叶的44%,而那时茶叶占我国年出口总值的52.7%。福州港仅茶叶出口一项,就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0%左右。1880年福州港的茶叶出口到达了惊人的80万担(约4000万公斤),空前绝后,风头一时无两。
英国诗人拜伦在他的代表作《唐璜》中写道:“我觉得心儿变得那么富于怜惜。我必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红茶。真惋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由于茶和咖啡使咱们更为严厉。”
就像树叶遇到了水,诞生了茶。国际遇到了武夷茶,从此有了不同的面貌。即便今日的我国茶不再运用武夷茶作为总称,武夷茶仍然在国际茶文明的基因中留下了自己最耀眼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