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厚盘点丨回顾2018年茶圈的十大“坑、蒙、拐、骗”不良现象
时间: 2023-08-29 03:57:52 |   作者: 绿茶 1

  过去的2018年,每个行业都有不和谐现象,有怪象,有骗局,有不安,也有值得思考借鉴的事。2019年,我们要透过“黑历史”,避开前人掉入的大坑,寻找茶界发展的新希望!

  今年春天,不少茶商号称自己在某某产茶区承包了一片古茶园,从一片古茶园忽悠到签约了一座山,再夸张到签约了十几座山。以冰岛村为例,古树不均匀地栽种在村民生活居住的寨子周围。走几步就是一个广告牌,更夸张的是眼前就有一个广告牌,一转身又是一个广告牌,根本没办法分清古树是哪个广告牌所有。

  然而,云南古树茶产量并没那么多。古树茶、名山茶、小产区茶仅为30多万亩,仅占全省600多万亩生态茶、有机茶、现代茶园的5%。

  茶农收取广告费,茶商收割消费者的“不知情”智商税,貌似两人合谋演出了一场好戏,合作共赢。但明知道这么回事儿的茶农照样收取茶商插牌广告费的,其实就是间接地帮凶!从茶农出产的茶叶是顶级优质的品种,而那些只插牌不收钱的茶商从别地收来大批量品质次级甚至更低级的品种来冒充原产地茶叶的时候,万一事情败露,不能不说损害名誉的全是茶商吧,茶农也是受牵连的,最终是反噬自己靠天吃饭、靠祖辈遗留下来的福泽。

  今年茶山上茶的牌子成了全民公敌,以前插牌子是证明我家在这里有块茶山,现在在茶山上插牌子,大概第一反应就是,别不是骗子吧。

  近几年来,武夷山的岩茶,风头很足,简单的一盒茶叶,动辄是所谓大师手工制作,著名坑口的原料,每斤上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7月13日,央视财经频道《3·15在行动》栏目播出的“天价武夷岩茶调查”内容中,栏目记者到福建武夷山,对价格参差不齐且个别价位奇高的武夷岩茶进行暗访调研,并明确地把“武夷岩茶”列为“天价茶”。相类似的情况,产量仅占云南省总产茶量4%的古树茶和牛栏坑肉桂的遭遇一样,也是因品种相对珍稀而被商家过度炒作追捧。

  5月,央视记者深入云南,探访“鱼龙混杂”的普洱茶市场,揭露普洱乱象。古树茶的关注度慢慢的升高以后就形成一种误导,认为普洱茶要喝就喝古树茶。但实际上,市场上更多的是一些生态茶和小树茶,没有必要盲目追捧古树茶。

  有的商家被利益驱使,无限放大它的树龄,把几百年的树龄吹成千年以上。茶树树龄的判定并不是特别容易。目前茶商所传的古树树龄大多是自己估测,没有经过专家鉴定。而名山古树的相对稀缺,也造成市场上普洱茶模仿、造假、售假行为猖獗。

  茶农最喜欢转发茶山涨价信息,又能造成买茶需要靠“抢”的局面,朋友圈直播与秀图轮番轰炸,茶价上涨慢慢的变成了茶农、茶商一场收割游客与消费者的盛宴。但这样一来,以山头、古树为尊,终端高价又不好卖,于是乱象丛生,同一山头纯料,各种价位,各种品质都有。这样只会让我们消费者觉得普洱茶行业水太深,严重透支了信誉,可谓流量在茶山,萧条在市场…

  今年茶界的联合营销出现过很多。比如奉行精品主义的小罐茶,携手中华老字号五芳斋,推出茶粽礼盒;携手明星、名作家、名导演名、当红电影电视剧等推出同名衍生的IP限量茶礼……

  雨林古树茶和阿里巴巴集团太极禅苑合作推出首款纪念饼,意寓茶与太极文化的珠联璧合,献礼中秋。10月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的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游云南”正式上线运营,并将普洱茶专供仓落户则道天窖。

  在APP上线一周后,腾讯公司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特地来到云南民族村进行实地体验,并当场在“游云南”App上下单了三款普洱茶。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茶牌班章普洱茶(熟茶)(同中茶大红袍、中茶茉莉、中茶西湖龙井一起)被作为官方指定用茶……

  蹭“热点”是一种营销,互联网世界,一定要有互联网营销思维,做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创意,才可以获得更大广度的曝光,并且因为“别出心裁”而让人记住你。

  今年5月,广州天河警方破获假冒美丽的“绿茶代销小妹”行骗的案件,近年来呈高发趋势——一批这样的骗子采取固定的套路:偶然的网络邂逅,获取信任,扮软弱、博同情推动进度,然后各类“突发状况”,请你买茶解困。

  据天河警方调查,这是一个以公司模式运作的诈骗团伙,他们分工合作、环环相扣,按照固定的剧本,利用劣质茶叶等为作案工具,通过线上咨询销售、线下发货的“模式”,来讲述一个个骗人的茶叶故事。

  2018年7月4日晚6时许,则道茶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则道茶业关于“曼松”商标的维权公告》:2007年,则道收购曼松贡茶山,2013年则道注册“曼松”品牌保护商标,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在其产品、包装、宣传中使用。擅自使用“曼松”注册商标的,应当立马停止生产并收回侵权产品。

  曼松品牌的本质是公共品牌,能最终给曼松公共品牌定性的其实是政府。企业维权,只能局部打假,部分垄断,要具备权威维权与完全垄断,肯定要搞公共品牌。

  则道维权事件,只是则道想主导曼松公共品牌游戏规则的筹码而已,表面上是曼松茶农躺着中枪,其实将来有很大的可能性在政府引导下以“则道+曼松茶农”为基础,打造曼松公共品牌,并成立类似西湖龙井管理协会之类的组织,进行公共品牌统一管理,搞全国打假维权。其他茶企也可以做曼松茶,但必须向垄断起来的合法渠道购买高价原料。

  前一阵子小罐茶出了个新闻,某一项关于茶叶包装的专利没过,据说是创新不够,这让以中国茶业破局者自居的小罐茶略显尴尬。

  而自从小罐茶出现以后大多数都是以茶圈公敌的形象出现的,这下可好,吃瓜群众一阵欢喜鼓舞,纷纷转发,潜意识里大概恨不得自己明天马上就去山寨一个小罐,随后小罐茶发了一个声明。

  人家说了,老子在用的铝罐装专利妥妥的,只是新发明的铁罐子,法院说太老气,让我回去再研究研究。

  其实查一查小罐茶的知识产权储备,他的专利可远远不止这一个小罐,人家用381个注册商标,57项专利,49项著作权,其实尴尬的不仅仅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也可以是当你还在申请商标的时候,人家已经在申请专利了。

  5月14日,深圳南山警方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一起以发行虚拟货币为名、行诈骗之实的集资诈骗案。涉案虚拟货币为“普银币”,由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官网和收购的“趣钱网”P2P平台发行。“普银币”,原来又叫“普洱币”,跟茶叶有关。据其官网介绍:普银是经由三方仓储、鉴定、评估、确权的优质藏茶资产,经由加密数字化发行的本位制数字货币。据了解,其原发本位资产为10亿藏茶。

  然而,该公司并未取得国家行政部门颁发的金融许可证,且对该批茶的一小部分样品茶进行了“参考评估”的公司并无鉴定资质。当大量投资人进场之后,该公司通过恶意操纵普银币价格趋势不断套现,导致投资人手中普银币毫无价值,损失惨重。2018年5月,深圳警方抓获嫌疑犯6名,涉案金额3.07亿元,3000多位投资者被骗。

  7月,作为普洱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广州芳村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巨大,涉案茶品天量的假茶事件。

  据一篇名为《广州警方破获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茶叶系列案》的报道:从2018年1月开始,广州警方连续3次开展收网抓捕行动,共捣毁假冒茶叶销售档口5个、仓储窝点9个,抓获涉案人员13名,缴获假冒品牌普洱茶饼共12.4万多饼。经估价,涉案价值超过1亿元。

  经查,该团伙长期以明显低于市场行情报价,销售假冒中茶牌、大益牌普洱茶饼,从中牟取暴利。据两家茶叶公司反映,该系列案所查获的假普洱茶数额,是两家企业有史以来查获涉案价值最大、数量最多的。

  今年,以茶为基底加工成不同风味饮品的现制茶饮市场异常火爆。喜茶、奈雪の茶等多个茶饮品牌获得资本青睐,融资总额超过13亿元。

  然而,资本的追捧在促进茶饮市场发展的同时催生了一定泡沫,而茶饮行业本身存在的商标争议、低门槛、同质化、无行业标准等问题,也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在资本加持下,头部企业迅速跑马圈地并利用互联网营销实现高效传播,火爆的表象引来大量中小品牌涌入,但实际上消费需求远不及此,市场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泡沫。

  2018年匆匆过去了,茶界的乱象也将随之过去。让行业2019年慢慢的变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