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行走在杭州的龙井村里,茶香扑鼻。茶农们头戴斗笠来往络绎,一捻一挑中,鲜叶便从茶树枝头落入腰间茶篓。
提起茶叶,很多人不会把它与非洲联络起来。其实,数据显现:非洲占国际茶叶总产值的15%左右,非洲产茶国家共有22个,首要会集在东非,少量在中、南非。
回溯千年,茶叶经过海陆丝绸之路走向国际。现在,这片茶叶又在联合中非友谊中扮演着重要人物。
4月初,潮新闻记者决议去访问茶文明专家姚国坤老先生,提早向龙井村的朋友探问状况,杭州80后茶人协会会长“茶人龙井哥”信口开河:“你们要见的是权威啊!”随后又弥补道,“不过,他讲的一口宁波普通话,不太好懂。”
刚进门,姚太太便为咱们沏上明前龙井。姚国坤的终身一向与茶严密相连。他们的婚姻,也因茶结缘。
1937年10月,姚国坤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小村,1962年结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从事茶及茶文明教研教育近60年,曾任我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讨所茶树培养研讨室主任、科技开发处处长等职。
现在的姚国坤过着“晨冲一碗茶,神爽乐开花;晚喝茶一杯,心境气自华”的日子:在茶余酒后拿起书,读茶经;提起笔,写茶文;翻开稿,审茶文。依照“当家的”(他对夫人的称谓)的说法,“咱们老姚终身事茶,他的心早已嫁给一片树叶了”。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端派专家到马里调查,1967年湖南的专家在马里试种茶叶成功后,1968年马里茶场就兴办起来了。
1972年,经过层层选拔,35岁的姚国坤被派到马里。他的使命是帮忙当地完结100公顷的茶园每年产出100吨茶叶的方针。
“其时咱们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茶园就在撒哈拉大沙漠边际,土地根本都是沙土,无法给茶树供给足够的养分;二是茶树长得太高了,全都超越两米。连采摘茶叶都困难,更别谈增产了。”姚国坤回忆起最初的场景。
马里茶场土壤的砂粒达80%以上,保水性差,肥力低下,养分缺乏,这是茶叶产值低下的首要原因。
环顾四周,姚国坤发现当地不少人在放牧,有的当地牛粪堆得如山相同高。“把牧草和牛粪堆积起来,制成沤肥,埋到茶园的沙地里,既能添加土壤的肥力,又能改进土壤理化性状,应该是能解决不少问题的。”他想出了办法,却施行不下去。当地茶农连连摇头,以为把牛粪施在茶园里,长出来的茶叶就会臭。
解说得口干舌燥,作用依然不明显,姚国坤急中生智,把马方中层以上技术人员集合起来上课,让本地人去压服本地人。这些人中不少都结业于邦邻的塞内加尔大学。当地老百姓总算信任了他们,赞同并开端在茶园里施牛粪、埋牧草。
马里种下的茶树是浙江的鸠坑种和福建的菜茶种,在非洲的天然条件下,却遍及长到2米高左右。虽然黑人姑娘身高大都1.7米左右,但采茶依然很不便利。“我提议从头修剪,把每棵茶树都砍低到80厘米左右高度。这下马里人又不干了。做了一番作业后,咱们决议先搞1公顷(15亩)茶地做先期实验。”姚国坤回忆说,茶树从头修剪之后一个多月,一个茶芽也发不出来,这下急的是他!
第45天,茶树开端发芽了,没几天新梢长成齐刷刷、绿莹莹的一片。我国驻马里大使馆闻讯派出经济参赞来现场观察茶园。马里官员也夸道:“Mr.姚,了不得!”
经过科学的分段把控、每个月底查看等多项行动,姚国坤担任的茶园一年完结103吨干茶,超额完结产值使命。由于体现拔尖,他不只被聘为马里乡村开展部茶叶技术顾问,还在马里前哨入了党。
“在同马里公民一同战役的年月里,咱们之间结下了深沉的友情。虽然肤色有别,语言不通,但一同的使命把咱们的心紧紧连在一同。咱们一道外出勘测河道,一块着手修水利,一同栽培和办理茶树,互相学习,沟通经验。”姚国坤说,这片茶,把他和非洲公民的心紧紧联络在了一同。
50年前,姚国坤先生在非洲马里种下的茶,现在香气四溢。50年后,年轻一代的茶人崔超杰,也踏上了前往肯尼亚的茶园之路。
崔超杰现已接连参加了四届我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台前人潮涌动,热心的崔超杰会泡上一壶“中非友谊结合体”——肯尼亚野毫茶,款待客商。
他带去的野毫茶,当地人称为“bud”,汤色清冽,进口甜美。他给世人描绘的非洲茶园现象绘声绘色:“非洲仍是手作业业,从采摘、选芽到暴晒,每一个环节都是纯手艺完结,这样能坚持茶毫完好,留存住鲜醇口感。采茶女唱着歌跳着舞就采完了,茶园里很愉快很热烈。”
2014年,原本在国内经商的崔超杰,机缘巧合下看到了非洲的商机,到肯尼亚出资,又幸运地得到中科院中非联合研讨中心的协助,测验在此栽培茶叶。这些年来,他把来自非洲天然纯洁的高山野毫茶叶推荐给了更多我国人。
在崔超杰的公司里,有一位非洲小伙本杰明。他是肯尼亚人,2021年从我国科学院大学植物学博士结业后,便被崔超杰招至麾下,参加推行茶经济、茶文明。
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本杰明介绍,茶叶现在已是肯尼亚的首要工业之一。“现在肯尼亚是国际上第三大茶叶出产国。这是肯尼亚小规划茶农辛勤作业的成果,他们承当了肯尼亚悉数茶叶出产的60%。这些农人中,70%均匀只具有0.5英亩的茶叶。肯尼亚的茶叶出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职业,由于90%以上的茶叶是手艺采摘的,以坚持茶叶的完好性。这些勤劳的农人终年照顾作物,不运用农用化工产品,以保证出产出纯洁和健康的茶叶。”
“我的我国老板来了后直接从这些小规划农人那里买茶叶,并将肯尼亚茶叶引进我国,扩展了肯尼亚茶叶的商场,使小规划农人可以直接获益,提高了收入和日子水平。”本杰明举了个比如,一个名叫乔伊丝·伊金亚的农户,虽然遭受干旱农作物歉收,但凭仗栽培的200多棵茶树,依然有100万肯尼亚先令(约合9700美元)收入。而在5年前,这一家年收入缺乏1000美元。
将肯尼亚茶叶引进我国茶商场,是个双赢的事,不只改进大批肯尼亚人的生计,让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从茶叶出产的价值链中取得更多生计,也让我国茶客有时机品味不同种类的茶,有了更新鲜的挑选。
“茶是将两个不同的国家从文明、农业和商业视点结合在一同的渠道。”本杰明很骄傲自己的挑选,“我是BRI(参加‘一带一路’建议的国家)的获益者,我以为这是一项崇高的工作,让许多肯尼亚公民,特别是农人能从这项巨大的建议中获益,并使他们的日子得到改进。”
现在,本杰明经过短视频渠道为家园代言,向我国朋友介绍肯尼亚的茶和肯尼亚文明。
“经过这种方法,咱们可以接触到我国各个当地的人,他们也可以感同身受地欣赏非洲风情。有时,咱们直播室的一些客人很惊奇,由于他们不知道肯尼亚是一个茶叶出产国,他们很想尝尝这些不同种类的茶。咱们在深圳开了一家线下茶叶店,邻近的一些朋友经常来访问咱们,咱们坐在一同,一边品味功夫茶,一边愉快沟通。我国茶文明使咱们的沟通变得一起。这些互动为我国和肯尼亚的公民发明了活跃的联络和影响。”刚从直播间下播的本杰明说。
疫情三年,一向在国内的崔超杰计划好了五六月份去肯尼亚,“期望这片源自我国,长在非洲的叶子,在回到我国的过程中,可以架起一座中非友谊的桥梁。”
我国茶的传达之路,历时千年,经过陆路来到了中亚、西亚等地,经过海路先后来到了日本和欧洲等地。这片我国树叶缘何会成为中外文明沟通中的一道景色呢?
终身事茶的姚国坤深有体会,中华茶文明最具融合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成为“和而不同、调和相生”理念强有力的佐证。
20世纪50至60年代,非洲不少国家取得独立。我国与同为第三国际的非洲国家联系分外密切。我国政府将马里作为帮助的要点国家之一。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姚国坤成为新我国前期几位援非的茶叶专家之一,奔赴西非。
1975年6月,当姚国坤要离别马里回国的时分,茶场司理紧紧抓住他的双手,面临放在桌子上的一罐茶叶厚意地说:“你们走了,咱们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来表达马中两国的友情,请你们收下这罐茶叶吧!”然后他又指着茶叶罐上印着的“4960”(“49”表明中华公民共和国建立的年份,“60”表明马里独立的年份)字样说:“这是马中友谊的结晶,你们回国后吃到这罐茶叶,就会想起同你们一同战役的马里朋友,就会想到,马里公民现已尝到了从自己国土上种出来的茶叶。”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与非洲不少国家成为国际重要茶叶出产与交易国家。数据显现,国际茶叶出产首要散布在亚洲和非洲,占总产值的97%。我国茶叶在国际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茶园面积、茶叶产值别离占国际总茶园面积、总产值的60%、45%。非洲茶叶产值占国际茶叶总产值的15%左右。
中非友谊源源不绝,是患难与共的“命运一同体”。我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交易同伴,中非两边凭借中非协作论坛等对话机制展开了广泛深化的经贸协作。2018年中非协作论坛北京峰会为我国茶叶出口企业调整在非洲商场布局、优化茶叶出口结构供给了机会。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把我国的茶叶销往国际各地,一向坚持我国绿茶出口榜首的位置,具有了解当地方针、环境的优势。跟着中非经贸的快速开展以及中非协作的不断深化,非洲现已成为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要的出口商场。
据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杭州吉茗食物有限公司总司理叶菡介绍,2019年11月,她曾带队到非洲调查了肯尼亚的内罗毕和蒙巴萨两个区域,终究挑选了把肯尼亚的优质茶叶带回我国的协作计划。
“肯尼亚红茶是做奶茶的极佳质料。这种红茶有着一起的风味,高辨识度的香气特征,把它引进我国,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开发产品时构成差异化竞赛,这种协作是中非双赢的。”叶菡说。
曾取得全国首届茶叶科普专家称谓的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许咏梅,这些年一向致力于中非茶叶交易的研讨。
“茶叶交易是中非协作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非经济开展、南南协作等具有重要意义。”许咏梅说。
她告知潮新闻记者,我国绿茶近20年来出口数量和金额逐年稳步增长,而我国红茶近15年来出口数量动摇起伏较大,整体来看出现下降的态势。“这与我国红茶在国际商场竞赛力下降有关。”她说,非洲红茶物美价廉,像肯尼亚、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在红茶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竞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