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市科协、市科普作协、金华茶文明研究会安排二十多名作家、记者走进婺城的白龙山茶场,品茗畅谈茶的前史与文明。市科协主席楼余产说起战役的本源不在,而是茶叶。“那时分,我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宗:茶叶、丝绸、瓷器。但是茶叶的比重更大。”楼余产说。外国的银子到了我国只进不出,那就只能弄一场战役让我国割地赔款才行。但是茶为国饮,在那时,可谓所言不虚。今日咱们每个国人一年的茶叶消耗量不过四两,远远不及日本、韩国。咱们发起喝茶,不仅仅出于喝茶是一种摄生的方法,并且它也是一种经济的方法。英国本没有茶叶,但它的立顿红茶却举世闻名。“喝立顿红茶”无非一种日子姿势,那么,咱们为何不喝自己的好茶。
做茶二十五年的场长赵建平深有同感。2008年,建立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时分,他就专心扑在茶的作业上。茶人苏洪生后来为此作一藏头诗,赞道:“婺城春暖芽先知,江边小镇行茶礼,丝丝茶香留齿间,雨传茶情梦里思。”在经济特产站作业的苏洪生,胸中自有一本婺城区的“茶经”:“咱们婺城大概有三万五千亩茶园,市里排第三,年产量也有7万吨,年产值则有1.6亿元左右。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有2500多亩茶园,在婺城也算俊彦。”在塔石那儿,赵建平就有600多亩高山茶园。
在白龙山茶场栽培的茶树也不简单,苏洪生介绍说是中茶108,从我国农科院引入,它是分自龙井43,而龙井43则是分自梅家坞的十八棵御茶。“真实的龙井茶便是这十八棵御茶上的一叶一芽。”苏洪生说,“当然真实的龙井并非市面上常见的碧绿,而是绿中略微带黄。”尽管白龙山茶场的茶叶身份是“直系龙井”,但由于产地维护,它们并不能冠以龙井,取名婺江丝雨,意在茶叶如丝,正值春雨。“这款中茶108,归于特早的种类,三月初就好采摘。”赵建平说,“抗病虫灾能力强,香气、味道也是特别柔润。”茶场出产的茶叶大都销往山西太原、哈尔滨等北方城市。
好的茶叶,八成一叶一芽,明前茶的芽头往往要比叶子略长些,要是叶子更长,八成已经是二次、三次采摘。冲泡茶叶也有考究,好茶叶,采纳上注法,先把杯中水(85℃以上)注满,再将茶叶投进去。次之,则灌水三分之一,再投茶叶。只要老茶叶,则采纳下注法,先投茶叶,再灌水。这跟古人按时节冲泡,略有似乎。比方春茶、秋茶多采用上注法,夏茶则中注法,冬茶则下注法,当然这不是混为一谈。当天剧作家文捷的眼睛刚动过手术,仍然挥毫拨墨,写下一联:倚赤松,仙气飘渺,金华茶道惠四海;傍双溪,禅味氤氲,白龙香茗礼神州。可谓精美的赞辞。自古及今,我国人沉浸在茶道中,为的是可以见出世风。苏洪生说:“人生如茶,沉时安然,浮时漠然。”不亦信哉。